在广东的盛夏,河网密布的顺德乐从镇腾冲社区忽然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。不是因为美食,也不是因为风景,而是这里出现了今年我国报告的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。这种听起来有些陌生、名字拗口的新型病毒,让不少本地居民和外地网友都捏了一把汗。但如果你现在走进腾冲社区,会发现街头巷尾难觅一只蚊子的踪影,下水井盖上贴着纱网和胶带,每家每户门前干净整洁,这场看不见硝烟的“防蚊战”,俨然成了一次全民总动员。
或许有人会问:一个普通小区为什么能如此迅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?其实答案并不复杂。首先,这里的人们对“水”与“病”的关系有着天然敏感——珠三角地区河涌纵横、水域面积占比高,一到雨季就容易积水滋生蚊虫。而伊蚊,就是传播基孔热最主要的元凶。所以,当7月初医院陆续出现发烧、关节痛甚至皮疹等症状患者时,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警觉并上报异常。随后确认病例是一名境外返乡人员,由此引发了病毒在本地伊蚊中的传播链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威胁,腾冲社区没有慌乱,而是迅速调动起千人队伍投入清理积水、翻盆倒罐、入户消杀等工作。他们将2171户居民划分为20个大网格和74个小网格,每组由村民搭配先锋队成员组成“三人小组”,逐家逐户检查卫生死角,就连无人居住房屋也不放过。有网友评价说:“这效率,比我们单位搞消防演练还要快!”还有居民自豪表示,“以前点香驱赶,现在基本不用担心,被叮咬概率大大降低。”
除了基层力量,全市层面也同步启动了应急响应。从发布告知书提醒大家清理积水,到免费发放灭蚊药剂,再到每天定时广播宣传预防知识,无论线上线下,都形成了浓厚氛围。一位参与公共区域消杀工作的老周坦言:“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形式主义,这回亲身经历才明白,不做真的出事。”正因如此,即便是在中午最闷热的时候,也能看到志愿者顶着烈日巡查各个角落。
数据不会说谎。据官方通报,截至7月底,仅佛山就报告近3000例本土病例,但绝大多数都是轻症,没有重症或死亡案例。这背后离不开早期识别与科学应对,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。“没有积水就没有孳生,没有孳生就没法传播。”这一理念已深植人心。不少网友留言称,“希望这种经验可以推广到更多城市”“团结协作才是真正抗疫利器”。
当然,有些朋友还是担忧:既然世界卫生组织都警告全球119国已有流行,会不会像新冠一样蔓延开来?专家给出的答案相当明确——无需恐慌。目前国内所有患者均为轻症,大部分一两周内自行恢复,对老人、新生儿及慢性病患者需要额外关注,但只要及时发现、防控得力,并无太多后顾之忧。更何况,如今大家对于个人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视,从物理隔离到药物储备,从网络科普到邻里互助,应对能力早已今非昔比。
环顾全球,类似传染病频繁暴发,很大程度源于气候变化、人口流动加剧以及城市环境治理压力增大。在东莞2010年那次聚集性流行中,同样是雨季高温叠加蓄水习惯,为病毒提供可乘之机。但事实证明,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,加强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,再棘手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。这一次腾冲社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,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基层治理强大的生命力。
归根结底,人类与疾病较量从未停歇,可真正决定胜负的不只是科技水平,更在于每个人是否愿意迈出一步,共同守护身边的小环境。如果你的家门口突然多了一瓶灭蚊喷雾,你会主动参与吗?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深思……
简配资-股票配资期货配资-投股票用什么软件-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